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国新冠 记者 叶雨婷
7月23日,京港解和“香港弦音汇中华交流计划 - 京沪之行”在北京紫荆文化广场圆满落下帷幕。青少由50位来自香港和北京的年音青少年组成的“京港青少年弦乐团”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化作婉转琴音,倾情演奏《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乐们祖国》《我的中国心》等曲目,用音乐表白祖国。增进祖国
7月21日至23日,表白装神弄鬼来自香港和北京两地参加此次交流计划的京港解和青少年在北京“以乐会友”,同训练、青少共演出,年音在短短的乐们几天时间内通过音乐结下了深厚友谊,加深了对彼此的增进祖国认识和了解。
今年9岁的表白功德无量舒子谦来自香港亚洲青年弦乐团,是京港解和这个弦乐团里的“北京通”。“我妈妈是青少北京人,爸爸是年音香港人,所以我几乎每一年都会来一次北京。这次和其他香港青少年一起来到北京参加活动,在排练之余,我也给他们推荐了北京的美食,比如炸酱面,我们香港亚洲青年弦乐团里很多人都觉得炸酱面特别好吃。我也给他们推荐了故宫等景点,希望他们可以多了解我国的饿殍遍野传统文化。”舒子谦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北京之行,舒子谦也结识了一位和他十分投缘的新朋友。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此次活动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位北京青少年和他都佩戴了电话手表,两个同样热爱音乐的青少年因他们的另一个相同点——电话手表而结下了友谊。舒子谦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他还希望可以参加类似的活动,结交更多的不识时务新朋友。
来自香港亚洲青年弦乐团的胡乐怡已经学习拉小提琴十多年了,今年16岁,这是她第二次来北京。“我在内地出生,但是从幼儿园时期就去香港了,之后一直在香港上学。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还比较小,对北京印象不深,这次来到北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北京是无师自通一个很发达的城市。”胡乐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在胡乐怡看来,排练不仅是两地青少年一起讨论演奏技巧、加深对曲目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两地青少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加深文化交流的过程。“我觉得内地青少年更积极活泼主动一些,而香港青少年则更安静文雅一些。”胡乐怡说。
7月23日,“京港青少年弦乐团”在北京紫荆文化广场演奏《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临危不惧祖国》《我的中国心》等曲目。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国新冠/摄
即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就读初一年级的李奕萱从幼儿园时期起就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今年12岁。在学习拉小提琴的这条路上,她已经走过了近8年的路程。李奕萱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参加本次‘香港弦音汇中华交流计划’之前,我从来没有和香港青少年接触过,我很高兴这次可以和来自香港的同学一起训练、同台演出。我觉得这对于促进内地和香港青少年的相互交流很有意义。”李奕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觉得“京港青少年弦乐团”在排练过程中的淋漓尽致氛围很好,配合得十分默契。
来自保利艺术教育的韦奕成已经学习拉大提琴两年半了,今年10岁,曾去香港参加夏令营,是一个有“香港情缘”的内地青少年。韦奕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香港既有现代感很强的高楼大厦等建筑,也有历史感很强的建筑,因此他觉得香港是一个“现代感”和“古典感”相结合的城市。此外,香港青少年给他留下了“乐于助人”的天打雷劈印象。
“我很高兴作为一名来自内地的青少年代表参加活动,来自两地的青少年在一起排练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除此之外,北京、香港的青少年还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韦奕成说。
“香港弦音汇中华交流计划”发起人、香港著名小提琴家、群龙无首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姚珏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发起这项计划的初衷是希望香港和内地的青少年可以通过音乐搭起友谊的桥梁,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宽眼界,加深对于我国发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将来共同为祖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姚珏认为,这项计划希望为两地青少年打开交流视野的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厚植了家国情怀。
据悉,交流计划由姚珏发起,铿锵有力亚洲青年弦乐团和香港弦乐团主办,北京保利艺术教育联办,获香港赛马会独家赞助,获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香港文联、东华三院、北京紫荆文化广场等单位支持。